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交通战备

运输线串起“军交好故事”

2024-09-13 16:09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70多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广大军民众志成城,筑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军代表机构应运而生,此后不断调整完善。

新时代新征程,军代表们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标准投身强军事业?又如何与地方运输单位并肩携手保障部队、服务官兵?让我们走进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近日组织的“致敬军旗·追寻初心”主题故事会,从这些朴实深沉、拨动心弦的官兵记忆中,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刘乾身体康复后,积极投入到军事运输保障一线。图为他检查军列装载情况。李向平摄

纵有疾风起 青春不言弃

■某军代室文职军代表 刘 乾

2020年2月,我选择“军转文”成为某军代室的一名文职军代表,因为我的理想是从事军事交通工作,保障千军万马奔赴疆场。爱挑的担子不嫌沉,我白天跟现场,晚上学规章,正当干得热火朝天之时,意外发生了。

2023年4月11日,我去社保部门办理业务,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周围群众叫来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当医生告知我是突发脑梗、情况危急时,我不知所措——20多岁的年纪居然患上大病,命运怎么对我如此不公!

患病后,简单的举手投足对我来说却难如登天。医生说,我的身体恢复到病前的状态“几乎不可能”。这让我坚持康复训练的思想产生了动摇。

一天,我无意中在媒体上看到“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的事迹:在执行扫雷任务时突遇爆炸,杜富国为保护战友而失去双手双眼,“你退后,让我来”的英雄壮举感动亿万国人。特别让我受到触动的是,巨大的肉体痛苦没有把他压倒,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让人扶他下床走路;一个半月,他就在病床上支起双肘做平板支撑练习……

那一年,杜富国刚刚27岁。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对得起这身孔雀蓝,怎么对得起转改文职人员的初心使命?我要像杜班长一样,以“没事,我能挺得住”的战斗姿态迎接挑战、战胜自我。

我主动增加康复训练强度,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我返岗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离开组织的人就像离群的孤雁,这种滋味非常难熬。

2023年6月底,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单位领导批准我归队。我尽最大努力分担同事工作、适应工作节奏:右手不够灵活,写不好值班日志,就一遍遍地在草稿纸上临摹;吐字不清,我就拿着报纸对着镜子练发音;体力不足,就把办公室、宿舍变成训练场所,一点点、一天天加强力量训练……年底3公里测试时,我居然达到良好水平。医生听说后感叹道:你创造了一个奇迹!

军交业务是我的主业,装卸载现场是我的岗位。康复后我主动请缨,从轻到重、从易到难,逐渐适应现场工作强度。今年5月,我独自完成了一次整列装载任务。看着军列呼啸着驶向远方,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已经灵活如初的右臂,写有“军事代表”4个字的“红臂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东海在参加某型调位器操作展示活动中,与战友们刻苦训练达到理想效果。图为他在准备报告定位数据。李向平摄

攻关莫怕难 苦练创佳绩

■某部勤务保障分队中士 李东海

我们调度中心组织研制的一种调位器,能够较好解决大型装备的装卸载定位难题。为了促进这种新型器材的推广使用,今年初春,上级选派包括我在内的4名同志参加大型现场会进行展示。

在搭建实景演示平台过程中,负责牵头的陈生墨参谋精心设计、严格把关,为了纠正1厘米的偏差辛苦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有人劝陈参谋差不多就可以了,他说:“每一次都差不多,结果就会差很多。”这件事让我很受教育:军事运输必须精益求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了实现装备定位“零偏差”的目标,我们在进驻展区前训练了多天,野战站台车定位偏差稳稳控制在0.6厘米以内。然而,演示地域停放的一辆超限装备比野战站台车大得多,轮胎甚至超出平板宽度,让这样的庞然大物实现“零偏差”定位,难度可想而知。不出意料,经过多次摸索演练,测距仪显示屏上的误差仍然徘徊在1厘米左右,这个数值让大家如芒在背。

训练间隙,我们被某部营区的荣誉灯箱深深震撼:“卫国英雄营”“集体一等功”……原来,该部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曾鏖战松骨峰,涌现出一大批能啃“硬骨头”、善于打硬仗的战斗英雄。百米灯箱路,我们足足看了半小时。越走我们的步子越坚定、信心越足——是啊,先烈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能够打赢松骨峰阻击战这场恶仗,难道我们要被这小小的1厘米困难吓倒吗?

提高技术靠的是熟能生巧,增强本领离不开千锤百炼。车辆定位判断不准,我们便在车胎上画上标记,下功夫提高裸眼判断力;操作动作不到位,我们就一遍遍地熟悉动作步骤,直至形成肌肉记忆;定位成功率不理想,我们便借来照明设备在夜色中加练,不断归纳经验和有效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将偏差数值降到最低。现场会期间,我们连续6天进行操作展示,交出了零失误的优秀答卷。

“有志者,事竟成。”不论是站台搭设中的1厘米,还是装备定位中的1厘米,一开始都感觉难以逾越。但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就能闯过难关,创造佳绩!

李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图为他在机房检查通信线路。魏 星摄

走出“舒适区” 练就新本领

■某军代室文职军代表 李 智

我是一名云南人。云南人有一个别称——“家乡宝”,说的是云南四季如春、特产丰富,云南人留恋故土,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即使出去了,也想方设法回到家乡。我也不例外,报考文职岗位时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军代室。

部队里常讲: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入职没多久,我便被抽调到调度中心机关驻勤。初次接触机关工作,自己帮不上一点忙,加上“恋家”思想的干扰,内心很焦虑。时任运输组组长毛尚春高工看出了我的窘境,便让我从比较简单的工作起步——汇编运输投送方案。

眼前的方案资料堆起来足有半米高,图文并茂、内容详尽。我第一次感受到备战打仗任务如此之近、运输投送工作如此重要。

视野越开阔,本领恐慌感越强,我打“退堂鼓”的念头很快打消了。一次,上级工作组成员当场询问装卸载地域情况,问得特别详细。当时站在一边的我直冒冷汗,心想这些问题涉及到大量数据,谁能记得住?没想到毛高工对答如流,就连某一方向最新变更的数据,也是“一口清”。

我带着疑问向他请教。毛高工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都是军代表的基本功,只有把底数牢记在心,才能为部队投送提出合理建议。”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抓住驻勤机会加紧学习。3个月后回到单位,我很快挑起运输计划拟制等担子。

去年,我第二次来到调度中心机关驻勤。这一次,我少了彷徨和不安,很快进入状态。正当我沉浸在法规学习、材料撰写、呈文办事等工作中时,一个通知又把我调到了上级组织的比武集训队。

看到集训队很多队员都是各军代室的骨干,我降低了目标:作为入职不久的文职人员,只要不垫底就行。几天后偶然见到的一幕改变了我的态度。有一天中午突降大雨,我关窗时不经意向外一望,只见好几名军代表骨干在冒雨训练,尽管雨水已把他们全身浇透,但动作依然到位、口令依然清晰,似乎下雨和他们无关。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尚且如此努力,我还有什么理由松劲懈怠!在随后的集训中,我严格要求、奋起直追,最终和队友默契配合,取得中心比武文职人员第一、总排名第四的好成绩。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逐渐懂得一个道理:作为军队人员,我不能习惯于当“家乡宝”,而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你为国守岛 我暖你归途

张骞(岛礁老兵):我是一名曾驻守西沙的退伍老兵。与大海为邻、与海岛相伴,是我当兵12年的生活写照。有多少磨砺岁月,就有多少不舍情结。部队首长问我们,离队前还有什么愿望?愿望只有一个:想多看看第二故乡的一岛一礁、一草一木。

陈龙(某军代室副主任):我是现场军代表。根据军运计划,今天有一批西沙退伍老兵从永兴岛乘机返乡。这批老兵扼守海疆前哨,直面强敌威胁,常年保持高等级战备状态。有人说他们每天枕着波涛入眠,其实那是枕戈待旦!他们长年顶烈日、冒酷暑、抗台风,克服高温、高盐、高湿恶劣环境,就像西沙特有的抗风桐一样,扎根海岛、奉献海防。

陈军丽(乘务长):每次和军代表一起保障退伍老兵,都是一次爱军之旅、情怀之旅、心灵之旅。根据军代表要求,我们海航选派最好的飞机、最好的机组保障西沙退伍老兵下岛返乡。我们在每个座位上都放了一面小国旗,还为当天过生日的老兵准备生日蛋糕,只为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亲爱的战友们—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老兵送老兵,情深谊也重。

陈龙:亲爱的战友们,现在飞机开始绕岛飞行,请你们从空中再看一看曾经驻守过的岛屿,再看一看曾经奉献青春的军营……

张骞:从空中俯瞰,永兴岛是那么美,像一颗宝石镶嵌在深蓝的大海上,这是当兵10多年从未有过的体验。此时此刻,军营岁月瞬间涌上心头。晨风中,是初升的朝阳陪伴我驻守天涯;烈日下,是翱翔的海鸥鼓励我摸爬滚打;风雨里,是挺立的抗风桐教会我坚韧不拔。

遥想12年前第一次上岛,乘坐的是小艇,一晃好几天。后来,在军代表的协调下,每天都有直飞永兴岛的航班,官兵及家属上下岛还能免费搭乘万吨游轮。十年西沙人,一生西沙情……

陈龙:西沙的碧海蓝天、满目葱绿,映照的正是一代代守岛官兵的拳拳之心。我连续12年保障西沙退伍老兵包机返乡,每次望着战友们泪别西沙,我的使命感也在强化:你为国守岛,我暖你归途!

黎应雄(左)和王邵龙在工作中既是师徒又是搭档。图为两人一起检查铁路运输装备捆绑加固情况。 李向平摄

并肩担重任 携手保畅通

黎应雄(广深物流中心信息技术科科长):我18岁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参与军运将近40年。我认为4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军事运输越来越规范。最初那些年,主要是师傅带着干,既没有具体规章,也没有制式器材。近些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围绕军事运输提速增效,军地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协调对接更加顺畅、标准要求更加明确。当然,也有不变的,这就是一茬茬军代表对军运事业的热爱、对优质服务的追求。

王邵龙(某军代室军代表):军事运输直接服务于部队战斗力生成,正如拿破仑所说:“整个战争艺术的秘密,就是使你自己成为交通线的主人。”同时,我们的军运工作充分体现了地方运输单位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像黎科长这样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

一次,某部紧急拉动,需要集结多节平车。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广铁集团采取超常措施,把相关时段的商业货运全部停掉,为此损失不小,但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说这很值!

军运工作也守护着广大官兵、军属的期盼。2023年春节期间,我在广州南站值班,接到一位军人家属的来电。她说:“我准备带着孩子去驻湛江的部队过年,但没赶上车,你能帮帮我吗?”我问清她所在位置,迅速赶了过去。

眼前的场景让我十分揪心:一位身材瘦小的母亲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右手拉着超大行李箱,左手牵着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身边还有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确认身份后,我通过客运值班站长协调了3个餐车座位,并把她们送到座位上。

黎应雄:这样的温情画面,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能看到。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站好每一班岗,并把“军运优先”的好传统带给年轻的同志们,让大家继续为部队官兵和家属提供有力保障、优质服务。

王邵龙:前不久,我被联勤保障部队表彰为“三个服务(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服务部队建设)先进个人”。我想,这更多的是上级党委对南部运投战线全体官兵的认可,是对以黎科长为代表的地方运输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的肯定。请允许我以一个庄严的军礼,向大家表达由衷感谢和敬意,让我们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并肩战斗,共同推动军事运输工作迈上新台阶。(陈琰瑜 王恒恒 肖兵

图①: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所属军代室协调搭载海岛退伍老兵的民航飞机绕岛飞行。图为一位退伍老兵从空中凝望海岛。

图②、图③: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所属军代室组织任务部队开展铁路运输投送训练。

图④: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所属军代室军代表引导部队装备开上平板列车。

李向平、万 韧、魏 星摄

版式设计: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