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从2025年7月开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文职人员以及退役军人交寄的个人国内普通包裹,给予30%的资费优惠。从这条消息可以看出,邮政系统在服务国防方面大有可为。
其实,邮政是国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交通法明确规定:“以满足国防需要为目的,在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以及邮政等交通领域进行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源使用活动,适用本法。”邮政与铁路、水路、航空等一样,天然具有军民通用性,既承担着普通邮件包裹寄送、物流快递行业管理等社会职能,又承担着军队机要和军用物资配送等任务。
一
据考证,邮政萌芽于国家因政务和军事需要而设立的邮驿。邮驿是古代官方给政府传递公文人员、来往官吏提供食宿和车马运输工具的机构总称,是国家政令传达的主要渠道。邮驿组织历史悠久,尤其中国古代邮驿有3300多年的历史,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邮驿组织还承担着传递军情、运输军需物资的任务,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保障。
从邮驿发展而来的邮政,能够弥补军队机动作战对物资和邮件保障的流动性需求。而为了用好邮政资源,近代以后一些国家的军队开始建立专门的邮政管理机构。1882年,英国在埃及的军事行动中成立陆军邮局部队,为士兵提供邮件服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工程兵和皇家空军帮助建立国际航空邮件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军队的通信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军事邮政服务成为其军队后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为实现军事物资的高效运输和供应,英国国防部与多家企业合作,皇家邮政集团就曾参与军事物流服务。
1918年,美国陆军部成立军事邮政快递局,以应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军邮需求。1987年,美军正式成立防务快递局,全面接管敏感物资的运输任务。近年来,为提高军用物资的运输效率,美军将部分物流任务外包给大型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服务公司、亚马逊物流以及马士基等。这些企业不仅提供空运、海运、陆运等多式联运服务,还具备仓储管理、供应链优化等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效、精准的物资配送。
二
新中国邮政并非源于新中国成立之日。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邮政体系,就在机要送达、刊物发行和重要物资邮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924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央组织部之下设“交通”职务,负责发送秘密宣传品。1927年10月以后,为红军和根据地民众提供通信服务的赤色邮政局,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和发展。1932年5月1日,在江西瑞金叶坪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自此各苏区邮政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赤色邮政肩负着为苏区党政军机关传递情报、文件、图书报刊,以及保障革命官兵与家属之间书信往来等重任。特别快信便是苏区邮政为配合红军“军事上便利而设立”,“是代替有线电报与长途电话”传送军事情报的一种特别业务。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赤色邮政人员既是交通员又是战士,随身携带枪支、马刀、梭镖,活动在各根据地之间,穿行于敌人的封锁线上,用血肉之躯筑起“红色交通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各级赤色邮政组织和红军部队联合建立的军邮体系,为此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军邮及解放军军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赤色邮政组织和人民邮政一直保持了优待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统。
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邮政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拥军惠军工作也水涨船高。目前,邮政行业服务国防在以下方面可圈可点:
传统的义务兵免费邮件、机要通信、党报党刊的低费率发行、退役军人寄递物品折扣优惠等定向拥军服务。
借助邮政快递企业优质资源,为部队提供物资运输配送服务。当前已有多家邮政快递企业与军队在运输投送方面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军队社会化保障物流运输,包括岛礁后勤物资补给配送、部队机动支援运输、边防紧急运输等。
发挥大型邮政快递企业配送品种全、网点广、速度快等优势,在电商平台建立军队专区,推行办公用品、营产营具、军队被装被服和生鲜食品等物资“采购+配送”一体化服务。
基于大中型物流企业的运输飞机、物流车辆及其配套的业务管理系统,组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成为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平时应急的突击队、战时保障的骨干力量。
邮政发展无止境,为军服务不停步。据悉,邮政部门将尝试引入物联网、智能快递柜等,推进智能分拣、加密通信等技术在军事应用场景的转化落地,实现对军事物资的高效、精准分拣与配送,确保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通信稳定与数据安全。同时,针对一些部队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的困难,通过设置军营邮局、专用邮政信箱、开通专线邮路、探索无人配送等方式,全力满足边防官兵用邮需求,为守边固防贡献邮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