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新域新质

形形色色的舰载机着舰方式

2025-07-23 10:07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力量。世界主要海军大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舰载机着舰方式,以确保其安全降落。

拦阻索着舰。拦阻索是用于将舰载机拦停、实现舰载机在有限长度的航母甲板上安全着舰的装置。几乎所有现代航母舰载机尤其是固定翼舰载战斗机,都采用这种方式着舰。

航母飞行甲板上一般设置4至6道拦阻索,旨在提高飞机勾住拦阻索的成功率,从而使舰载机快速减速并停在甲板上。第一道拦阻索通常设在距斜甲板尾端约50米处,然后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道。此外,甲板上还设有拦阻网,当舰载机在降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拦阻网可以迅速展开,拦截舰载机,防止其冲出甲板。

当舰载机着舰后结束滑行、平稳地停在甲板上时,拦阻索会自动从尾钩上脱落,恢复到原来位置。如果着舰时,舰载机尾钩没有勾住拦阻索,飞行员则会加大发动机油门进行复飞,尝试重新着舰。

垂直着舰。采用垂直着舰方式的主要舰载机有两种:一种是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飞机,如美国的F-35B、英国的鹞式战斗机;另一种是舰载直升机。

驾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飞机的飞行员,在着舰时会通过调整发动机的推力方向,控制飞机垂直下降,最终在甲板上安全降落。这种着舰方式,能够使载机在更小的舰船平台上起降,比如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不过,这类飞机在降落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尾气,因此甲板需要具备一定耐热性能。它也需“牺牲”一部分武器载荷,用来装载充足的燃油。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战能力。

舰载直升机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实现起降。为了确保直升机在恶劣天气或海况下安全着陆,现代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通常配备直升机助降系统,以提高着舰安全性。

撞网着舰。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登上军舰,针对无人机尤其是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回收的撞网着舰方式应运而生。该系统主要由拦阻网、吸能缓冲装置、末端引导装置等组成。无人机可以在低空飞行时直接撞击拦截网并减速,最终安全着陆。这种方式对无人机的结构强度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着舰过程简单,但由于拦截网面积有限,在大风浪等复杂气象条件下,难以保证无人机准确入网,有时无人机甚至会撞击到舰艇上造成损毁。

伞降回收。伞降回收是国内外中小型舰载无人机常用的回收方式。由于舰船可供无人机伞降的区域有限,存在无人机撞坏舰船其他设备、仪器的风险,因此实际操作中,不少国家会选择先将无人机伞降在海面上,再打捞回收。该回收方式过程简单,技术要求也不高,但缺点比较明显。比如,无人机需具备防水能力,以避免海水侵蚀;打捞过程需要借助专业海上回收设备;回收过程受风、浪等海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

总之,舰载机着舰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适用场景。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载机着舰方式将会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实现更为精准的预测、判断和决策,使舰载机着舰更加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