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青少年国防观念,筑牢安全意识防线,近日,各地陆续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一堂堂生动的“国防+安全”双育课点燃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现场……
中国首批航母女舰员开讲国防课
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内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讲座在此举行,活动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批航母女舰员、涟源籍退役军人谭禹为大家现场讲述航母甲板上的动人故事。
“航母,是我们的海上城堡。”谭禹老师从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刘华清将军“踮脚参观美国航母”切入,深情讲述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建造过程。海军人的钢铁意志、首航辽宁舰的震撼瞬间、深蓝大洋上守护祖国的英雄故事,这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来自航母甲板的热血传奇。这段真实的军旅往事,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孩子们在故事中燃起爱国之火,更深刻理解了“民族脊梁”的意义和分量。
现场学生们热情高涨,专心致志聆听故事,踊跃参与互动环节。从谭禹的个人经历和生动讲述中,孩子们深刻感悟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国力量。这堂特殊的国防课激励着他们从日常小事做起,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学园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课
随着夏季高温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防溺水自救互救能力,蓝山县人武部组织到红星学园开展“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课,为全村学生筑牢暑期安全防护网。
“能不能独自去河边玩耍?”“看到小伙伴落水该怎么办?”活动伊始,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随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溺水的危害、常见的溺水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溺水等内容。从危险水域的识别,如水库、河流、无人看管的池塘等,到下水游泳的注意事项等,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同学们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聆听,将这些宝贵的安全知识牢记心中,对溺水的危险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防溺水观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沉浸式”红色研学赓续红色基因
“我会牢牢记住,绝不能私自到河边、水坑或水库玩水,想游泳一定要告知父母,去正规、有救生员且有大人陪同的游泳池,要是看到有人落水,我也知道不能盲目下水施救,要大声呼救,或找漂浮物帮忙,安全第一。”学生梁媛说道。
道县人武部组织红星学园的师生们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走进陈树湘纪念馆,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与家国情怀。
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陈树湘烈士的英勇事迹,从投身革命的坚定选择,到率领红五军团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再到被俘后“断肠明志”的壮烈壮举,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感人场景,生动还原了这位“绝命后卫师”师长为革命事业慷慨赴死的英雄历程。同学们不时驻足凝视,轻声交流,被陈树湘烈士“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忠诚与决绝深深震撼。
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集中观看了陈树湘烈士事迹专题纪录片。影片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影像,进一步展现了陈树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守信念、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以及他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品格。观影过程中,不少学生眼含热泪,深刻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陈树湘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先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告慰英烈,争做爱党爱国、奋发向上的好少年。
“国家安全课”走进公益托管班
“这就是电影里特种兵穿的吉利服吗?摸起来毛茸茸的,真神奇!”“原来防毒面具是这样戴的,戴上感觉好酷!”在株洲市石峰区井龙街道暑期公益托管班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热闹开展。军用装备展示、国防知识问答、互动体验游戏……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走近国防、了解国防。
活动现场,最吸引孩子们目光的是陈列整齐的“硬核装备”:吉利服、作训服防毒面具、拆解展示的训练用枪支模型,每一件都让孩子们好奇不已。教官一边演示装备使用方法,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吉利服能帮战士融入环境,防毒面具是应对有害气体的‘护身符’,这些装备都是国防力量的‘铠甲’,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什么是国防?”面对教官的提问,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是打仗!”“是保护国家!”教官笑着补充:“国防就像一个‘安全罩’,不仅包括军队和武器,还涵盖领土、领海、领空的保护,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网络安全等多种安全威胁,它就在我们身边,守护着每个家庭的安宁。”当讲到“青少年能为国防做什么”时,孩子们的答案格外真诚:“好好学习,将来发明厉害的武器!”“爱护国旗,唱好国歌!”“向军人叔叔致敬,珍惜和平生活!”
“以前觉得国防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爱国可以从了解国防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小凌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