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湖南总队岳阳支队官兵救援受灾群众 朱政镒/摄)
实弹射击,全体上弹匣、开保险、推子弹上膛、据枪瞄准,清脆的枪声响彻训练场上空,国防技能得到提升;武装三公里越野跑,全体钢枪上肩、背水壶、携挎包,武装上阵,意志得到磨炼;参观见学,全体通过参观国防科技大学校史馆,聆听国防教育专题讲座,精神得到洗礼……
2024年11月25日起,娄底市娄星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彦文站排头,打头阵,充分利用“湿冷”这一恶劣天气组织“练兵”活动。李彦文表示,将“军事日”升级为“军事周”,就是要克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国防教育的难点堵点,让国防观念和管武兴武意识在体验中得到提升。
这是湖南抓好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的一个缩影。2024年来,湖南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持续夯实青少年学生这个基础,始终突出民兵预备役这支骨干,完善国防教育机制,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推动国防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到平常: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9月份开学期间,郴州市全市同上“开学第一课”,邀请解放军和民兵代表为孩子们讲述“抗洪英雄”故事,让孩子们树立起“长大后我就成为你”的志向;9月底,株洲将新兵欢送仪式搬进中学校园,让稚气未脱的学生们为新兵送行,让孩子们在目之所及皆是荣光的氛围中,悄悄种下从军报国的种子;“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韶山市开展国防应急技能培训暨防空防灾疏散演练,让学生们在“硝烟”中提升国防动员应急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敲响思想警钟,谨记吾辈当自强……从“开学第一课”到“军训”到日常学习,孩子们在国防教育的知识海洋里徜徉,树立了报效祖国的理想。2024年来,湖南还积极推动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前已有153所学校创建成功。
(军营开放活动现场 何梓源/摄)
——军队人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国防建设的主体力量,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2024年7月5日,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造成垸区被淹。灾情发生后,湖南省军区、驻湘部队、武警湖南总队等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紧急奔赴一线抢险救援,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在抗洪一线筑起“迷彩长堤”;2024年年初,张家界军分区邀请高校老师共同备课,推动精品国防教育课进学校,给学生们播下了“爱党、爱国、爱军队”的种子,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军强才能国安”;役前教育训练期间,岳阳4名女子民兵5天奔走8地,用36堂“红色教育”课在数千名预定新兵中播下“红色火种”,坚定了他们的从军信念……从国防动员到抗洪抢险到训练演练,他们用行动交出了一份国防教育的实践答卷。
用活阵地,创新手段,激发热情——
“面对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一举扭转了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的局面……”国庆节前夕,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同志纪念馆内游人如织,来自县第一完全小学的学生讲解员张雨霏,胸前扎着鲜艳的红领巾,声情并茂地为游客生动讲述粟裕将军的故事。
会同县人武部领导告诉笔者,该县是开国大将粟裕的故乡,素有崇军尚武的光荣传统,红色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县军地坚持同向用力,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探索“沉浸式”“体验式”“感悟式”青少年国防教育,将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
习主席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湖南是一片红色圣地,大批共产党人在此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留下了丰饶的红色资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留下了宝贵财富。今年来,湖南整合军地资源,充分发挥纪念馆等红色场所的国防教育阵地作用,从培养人才队伍、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创新还原红色历史等方面,让人们追寻红色印记,“找回”红色记忆,升腾心中“狼烟”。
不断壮大的国防教育基地队伍,是国防教育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的坚实地基。“在遵照中革军委命令东返湘南的战斗中,陈树湘腹部受伤,仍率部分伤员顽强阻击,掩护师余部近100余人成功转移,直至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在敌人抬至长沙领赏途中,他乘敌不备从腹部伤口拉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清明时节,永州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庄严肃穆,自发前来祭奠的部队官兵、领导干部、学校师生、普通群众等纷纷献上鲜花,表达对陈树湘将军的最深切悼念,他们纷纷感慨,忘战必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必须时刻敲响心中的警钟,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不断在融合中创新,是国防教育在新时代的IP和范本。长沙橘子洲头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寻求革命真理、探素民族命运活动的集中地,他曾在这里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长沙》,家喻户晓的诗篇让原本就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橘子洲扬名海内外。自去年5月起,长沙创新推出国内首创沉浸式五感包裹情绪体验剧场《恰同学少年》,该剧聚焦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人的青年时代,以青年们“问志、寻志、立志”的成长经历为叙事主线,打破时空界限,让观众在光影交织中仿佛置身“觉醒年代”,体验了一场青春热血之旅。
(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拥模范街 李庆利/摄)
形式活泼,内容火爆,浓厚氛围——
2024年9月下旬,一场跨越3000多公里的“云端”国防教育课,在常德市第三中学开讲。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该校师生与距离首都北京最远、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支普齐哨所的官兵通过视频连线。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孩子们与官兵同框,孩子们被官兵们黝黑的皮肤和干裂的嘴唇深深感动,纷纷表示,以前都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边防官兵,今天这么真实、这么近距离地看到他们,感觉他们很伟大,虽然不能像边防官兵那样保家卫国,但是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能为国所用。
哪有青春不热血,就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直抵心灵的触点!国防教育也一样,只有“走新”“走心”,才能打动人心、启发思考、见行见效。过去一年来,湖南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拓展国防教育的内容,延伸国防教育的课堂,浓厚了国防教育氛围,让国防教育在春风化雨中,播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打破国防教育的传统表达,让国防教育冒热气。2024年来,衡阳推出的“音乐国防课”将一个个鲜活、感人的英雄故事和音乐、影视、动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深度化、立体化的“沉浸式”课堂,让传统的国防知识宣讲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观看者深受教育,让表演者触动心灵;邵阳结合城步山歌文化,创作曲谱《红军歌》、歌舞《老山界之路》、花鼓戏《救子擒敌》等双拥主题文艺作品,将发生在城步本土的红色故事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重新演绎,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国防教育入脑入心。
(鹤城区人武部组织学生参观区国防教育中心 柴均林/摄)
创新国防教育的活动载体,让国防教育接地气。还记得2024年3月13日,湘西万人送新兵的“名场面”。当天,吉首下起了中雨,但上万名群众在雨中挥舞国旗,吹响牛角号声,欢送家乡子弟。他们当中有功臣代表、有学生代表,还有自发前来给新兵送行的老区群众,从满头银丝的老人到背篓里咿呀学语的幼儿,他们在这场送兵中接受国防教育、体验国防教育,让人看到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依然在继续。
延伸国防教育的实践课堂,让国防教育聚人气。益阳将老街区进行改造,打造家门口的“国防课堂”。很多街区改造前是老旧街道,改造后以红色为主基调的墙体上,图文并茂展示着“十大英模”“湘籍将帅”“双拥纪实”等内容,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全省还广泛发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开展“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200余场次,组织各地结合国防教育主题,举办国防知识挑战赛、书法绘画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航空嘉年华、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浓厚了国防教育氛围,增强了全民国防意识,激发了全社会心系国防、爱我国防的真挚感情。
国防教育氛围的日益浓厚,同样也离不开制度的强化和法治的保障。2024年9月2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施行,为湖南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国防教育是一项铸魂育人的长期任务,必须走心。心动了,那是梦想的种子已经种下。我们将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建立健全各项国防教育制度,期待着,一粒粒梦想的种子拔节生长,一个个追梦圆梦的故事无比生动。”谈到如何开展来年的国防教育工作,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