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凌晨四点的宁静,桑植县人武部值班室内,值班员罗潇枫接到县委、县政府的抗洪抢险任务后,马上吹响了人员集结的哨声。
自6月18日湘西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以来,湘西地区水位暴涨,发生了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龙山县、桑植县、慈利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连日来,张家界民兵勇赴一线,奋力抗击洪水,全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为受灾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桑植县辖区内多个水文站水位超越阈值,桑植县全域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洪水倒灌,进入住宅区的现象。桑植县人武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紧前部署了抢险救灾任务,快速收拢人员、清点检查救援物资装备,将正在进行训练的军训教官队伍就地编入民兵队伍,确保一有险情就能迅速出动、有效救援。
桑植县人武部组织100余名民兵携带铁锹、沙袋等装备立即赶赴现场,现役军官、文职人员和民兵们分为填装组、运输组和构筑组,形成暂时的“流水线”展开接力工作。装填组将沙石装入编织袋,运输组快速有序转运,填筑组则以像叠砖石一样堆叠沙袋。经过两小时不间断冒雨奋战,累计装填、运输、填埋沙袋77立方,成功在地势较低路段筑起一道长80米、高1.2米的人工屏障,有效延缓了洪水涌入路段的时间,为周边群众安全撤离创造了有利条件。
“澧源镇大市场有多名群众被困,请县人武部立即前往救援。”“河水还在上涨,楼里还有没有人呀?”桑植县人武部立即组织民兵驾驶2艘冲锋舟,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平时人来人往、但现在却全是洪水的小区、路面,采取分区划片、点面结合、拉网搜索的方式搜寻救助被困群众,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原则,及时组织100余名群众有序地转移到安全区域。期间,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为避免在转移过程中发生危险,民兵们自发采取背、抱等方法接力转移到冲锋舟上。
在北门桥边,安排民兵巡查值守,实时观察水面上涨情况,做到险情不除,人员不撤,确保人民群众能安心睡眠、安稳度过雨夜。
同期,在受灾严重的龙山县民安街道、兴隆街道等地,部分道路中断、农田被淹、房屋受损,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严重灾情,龙山县人武部在组织民兵抗洪抢险后,又安排人员投入灾后重建。
6月21日,洪水刚退,龙山县人武部民兵分队立即携带物资器材奔赴受灾严重的民安街道和兴隆街道。抵达现场后,民兵们迅速分组,对道路、民房及龙山县新城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淤泥、垃圾清理和路面清洗工作。
部分民兵深入受灾居民家中,帮助受灾居民进行隐患排查、转移被淹家具、房屋修缮加固,努力恢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经过连续6小时奋战,民兵队伍共清理重点受灾道路3公里及6栋受灾仓库,运送淤泥和杂物12车,为群众恢复通行和生活秩序争取了宝贵时间。
民兵排长田达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参与后续农田复耕、房屋修缮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军民力量。”
洪水无情,军民有爱。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灾后重建中,人武部民兵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也为新时代军地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