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军民融合

湘江堤畔砺精兵 军地协同筑安澜——衡阳市举行“衡盾-2025·防汛”军地联合演练

2025-06-11 15:06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湘江奔涌千帆竞,雁城防汛战旗扬。随着信号枪打响升空,在衡阳市雁峰区雁峰防洪保护圈湘江堤段,衡阳市衡盾-2025.防汛军地联合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报告!突发情况!无人机巡查画面锁定雁峰防洪保护圈K12450堤段,疑似渗漏点影像同步传至现场指挥部。巡查队伍火速抵达核查,通过应急通信系统第一时间反馈现场细节,汛情警报打响,多部门联动开展应急处置,以真演实练筑牢汛期安全防护堤。



演练规模宏大,近20个军地部门单位近500名人员参演,动用了包括装配式围井、植桩机、砂石打包机、注水/板坝式子堤、水下机器人、管道机器人、大型排涝车、无人机、直升机等大量先进装备抗洪抢险。

演练以湘江流域持续强降雨、雁峰防洪保护圈白沙村堤段发生管涌险情为背景,模拟水位持续上涨、堤防险情迭出的严峻态势。演练围绕防汛抢险关键环节,设置了管涌险情处置、堤防滑坡处置、抢筑子堤、水库涵洞穿孔应急处置、城市内涝处置等多个紧贴实战的课目,进一步激发军地应急队伍战斗潜能,锤炼救援本领。


“看!21艘舟艇组成的‘橙色舰队’正破浪而来!”伴随着现场解说,1艘高速侦察艇打头阵,搭载360度全景摄像头扫描水域。14艘橡皮艇正呈两路纵队行进。水上救援课目中,队员们驾驶橡皮艇前往落水点救人,他们采用的是离心力救援,“离心力救援又称“O”型救援,操舟手以船尾部位为轴心,使其“O”型旋转,产生离心力,落水者被成功救起,整套动作在3秒内完成,这对操舟精度和队员配合度要求极高,是应对急流救援的“杀手锏”。

为应对持续上涨的洪水威胁漫堤,雁峰区民兵应急分队快速搭建注水式子堤,利用充水帆布防水袋连接,抽水注水成墙,30分钟内构筑1公里长防线;搭建装配式板坝防洪子堤,以水治水,200名民兵队伍可在30分钟内迅速构筑完成1公里长、1.3米高的子堤;采用“人装协同”方式,运用砂;石打包机高效生产砂石料,民兵接力搬运,人工垒砌砂袋子堤并覆盖彩条布、修土戗夯实,确保结构稳固,多措并举抢筑防线。


排涝机器人在紧急开展排水作业的同时,衡阳市民兵应急分队同步开展逐楼扫查,背出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地下室囤积物资,被困孤岛人员出动救援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


这场硬仗中,“科技+人力”的协同效应彰显得淋漓尽致,在各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安置点。


“一次联合演练,就是一次能力的淬炼和经验的交流。”衡阳警备区领导表示:“从预警响应到抢险救援,民兵队伍反应迅速、纪律严明,专业救援力量技术精湛、装备精良,双方在协同指挥、信息共享、资源调配、战术配合上实现了无缝衔接。演练充分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军地协同的有效性和“人防+技防”现代化防汛体系的战斗力。

衡阳市军地领导在总结中强调,防汛救灾事关重大,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未来,衡阳市将继续以“军地互补、任务牵引”为原则,进一步优化民兵应急力量编成布局,强化装备科技支撑,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加速推进军地应急力量统筹建用走深走实,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为雁城百姓筑牢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在守护安澜中续写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