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军民融合

关于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的思考

2024-08-08 09:08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是指军队和地方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指挥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行动协同,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政策。近年来,军队与各级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情况下,双方都能够迅速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化发展成果。但从发展的观点看,仍有不少改进之处,还需要认真加以对待和研究解决。
是相关制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当前,军队应对突发事件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动员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关于建立健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的意见》等,但上述法律法规对军队参加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目标、任务、人员以及训练等规范多为宏观上的,实际可操作性的步骤、流程、权限规定甚少,在现实层面落实起来还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是军地协调沟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极军地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担负信息共享、组织协调和联合行动的职能。但在协调联动时往往受部队动用权限、与系统沟通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影响,很难充分发挥军队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力军作用,有时甚至会造成最佳时机的延误。三是应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军地联动应急指挥机制的建立参差不齐。有关军地情况通报、联席会议、需求对接、应急预警等长效机制的建立还不能上升的制度层面,加之各系统各要素建设相对独立,还没有完全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军地联动的效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各级要共同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加强新时代军地协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需求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联络机制,加强军地融合互动,推动军地协作创新发展,形成高效有序的军地对接模式,首当其冲做好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建设各项工作。
一、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建设 
指挥机构是实施指挥的关键和基础,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只有实现统一、顺畅、高效,才能保证各项行动和力量的高度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体作战能力。一要科学定位基本职能。要加快实现政府应急机制与军队指挥机制的融合,加快应急管理与国防动员一体化建设步伐,全面完善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机构建设,统筹各类突发事件,实现对处突行为的组织计划、任务区分、兵力部署、时间选择、行动协调、命令下达以及监督执行等过程的有效控制。二是合理进行编组。要以同级政府国防动员办公室为主体,军队应急处突指挥机构为支柱,抽组专门人员建立联合分布式日常工作机构,建立维稳、抢险、保交等专项指挥组,充分发挥军地指挥成员机构的行政和组织资源优势,有效解决各类力量指挥微观主体不明、职能交错的实际问题。三要明确指挥关系。要明确军警民应急力量统一归属军地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并立法明确动用部队和使用武器装备的权限。同时,理顺军警民三者互相之间是协调与支援、平行与并列关系。在不同阶段可根据担负任务不同,适当予以调整。另外,当遇有特殊情况时,可确定行动主体,通过配属和加强,构成比较稳定的应急指挥关系。
二、探索军地应急联动指挥方法
突发事件处置涉及多方力量,行动空间广,时间跨度长,阶段转换快。必须紧紧围绕工作重心和环境特点要求,确保多元的联动指挥方式,要充分发挥军地各自优长和整体功能,加强对应急行动的控制协调。一要因情用兵。要结合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着一个目的、一个意图和一个重心展开,采取“因情用后、留足余地”的原则,才能保证各种力量协调有序。二要靠前指挥。始终坚持指挥处置到一线,组织协调到一线,宣传鼓动到一线,要广泛采取定点指挥与机动指挥相结合,划分区域指挥与全面协调控制相结合,军地之间的横向指挥以及各应急单位之间的纵向指挥相结合,使指挥触角延伸至全时空、全周期。三要宏观调控。要充分考虑党政军警民不同特点和指挥控制的特殊要求,坚持以统一行动意图为前提,主动协调各场所、任务方向和参与力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控对象的不同,合理区分控制联合行动的起止时间,以及各参与力量的活动范围、行动节奏和力度,使各指挥对象之间协调一致,形成最大合力。
三、完善军地应急联动指挥保障体系
立足国情军情民情,综合考虑军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做到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联合应对,真正形成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良好格局。一要搞好指挥平台建设。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按照集中统一、自上而下、分级分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依托军队、国动、应急系统,建立军地兼容、平战结合、互通互用的智能化联动指挥控制平台。二要做好指挥机制衔接。要健全联席会议、需求专报、信息共享、情报会商等制度,加强军地之间的协商、交流与协作。要完善和规范应急联动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在指挥、协同、保障等方面实现有效链接。要建立军地联合检查验收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明确素质标准,切实做到顺畅有序。三要抓好指挥协调训练。要按照上下衔接、军地对接、配套实用的原则,搞好应急联动预案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坚持强化联合行动的指挥协调训练和演习,通过联合演练,进一步理顺指挥关系,完善协同指挥,加强相互磨合,确保遇有紧急情况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联得通,切实做到急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