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新质新域

无人作战有哪些样式

2024-08-08 09:08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无人在前、有人在后”的地面近距遥控作战

参考战例:战斗机器人助攻754.5高地
2015年12月,叙政府军在俄军战斗机器人强力支援下,成功攻占“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控制的拉塔基亚754.5高地。俄军投入一个机器人作战连,包括6部“平台-M”履带式战斗机器人、4部“暗语”轮式战斗机器人、1个“洋槐”自行火炮群、数架无人机和一套“仙女座-D”指控系统。战斗打响后,无人机首先升空,将战场情况实时传送到俄军指挥系统。战斗机器人在操作员操纵下发起集群冲锋,抵近武装分子据点100米至120米后,用机枪、榴弹和反坦克导弹进行攻击,叙利亚政府军则在机器人后150米至200米相对安全的距离上肃清武装分子。遇到坚固火力点时,利用无人自行火炮群根据无人机和机器人传回的画面,实施精确炮击,彻底摧毁目标。一边倒的猛烈打击令武装分子毫无还手之力,77名武装分子被击毙,参战的叙政府军只有4人受轻伤。此战规模虽不大,但凸显了战斗机器人的巨大优势。
样式解读
“无人在前、有人在后”的地面近距遥控作战,是各国陆军部队运用无人作战力量遂行陆上作战的基本方式。这种地面近距遥控作战,通常后方操纵人员采取无线电遥控等方式,运用无人地面作战力量在前、有人力量在后跟进的混合编组模式,充分发挥无人作战力量不怕伤亡、执行命令坚决、作战代价低等特有优势,配合有人力量遂行扫雷清障、攻坚夺点、歼灭有生力量等任务。

“混合编组、即时交互”的空中人机协同作战

参考战例:1982年贝卡谷地空袭
1982年6月9日下午2时14分,随着以色列埃其翁空军基地指挥部一声令下,F-15和F-16战机接连上天,担任空中掩护。载有炸弹的F-4和A-4飞机随后跟上,负责实施低空轰炸。而后,以色列自行研制的“侦察员”和“猛犬”无人机为以军充当“敢死队”角色,率先飞临叙军导弹阵地上空,诱使叙军萨姆-6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制导雷达一开机,无人机立即把截获的无线电信号传给早已等候在空中的E-2C“鹰眼”预警机,“鹰眼”再把这一信息传给F-4“鬼怪”式战斗机。“鬼怪”获得信息后,发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准确无误地摧毁萨姆-6的制导雷达,使萨姆-6顿时变成瞎子。与此同时,无人机还把截获的信息传送给埋伏在贝卡谷地山脚下的大量“狼”式地对地导弹。这样,在“狼”式和“百舌鸟”导弹的攻击下,萨姆-6导弹自然是无法招架。也就是这次行动,创造了空袭史上的一个奇迹,以军仅仅用了6分钟就彻底摧毁了叙利亚和苏联苦心经营了10年耗费20亿美元打造的19个萨姆导弹阵地。
样式解读
“混合编组、即时交互”的空中人机协同作战,是各国正在大力发展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方式。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即忠诚僚机。这种空中人机协同作战,通常使用无人侦察机或察打一体无人机与电子干扰机、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等混合编组,充分发挥有人机和无人机各自优势,密切配合遂行协同侦察、协同突防、协同打击等行动。

“体系支撑、远程操控”的空地无人精确打击

参考战例:美军无人机击杀苏莱曼尼
2020年1月3日凌晨,美军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利用MQ-9发射地狱火导弹将两辆丰田SUV炸的粉碎,苏莱曼尼当场阵亡。此次斩首行动,主要区分三个环节。一是情报侦察。美军利用线人、电子设备侦听、侦察机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准确获得了有关苏莱曼尼的高度机密信息,对苏莱曼尼的一举一动早已严密监控。二是巡航锁定。长航时中高空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MQ-9,在机场上空以9000米高度巡航,并运用先进的多光谱瞄准系统跟踪锁定目标,而且这样的巡航高度很难被人为发现。三是精准击杀。随着位于战情室坐镇指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3枚AGM-114海尔法导弹从天而降,精准命中目标车队,其中2枚击中苏莱曼尼的专车,致其当场死亡。此次刺杀行动只是一瞬间的事,从上级下达击杀命令,到导弹命中目标,只持续数秒钟,是真正意义上的秒杀作战。除了前期体系情报支撑,后期击杀行动整个过程都是由无人机完成的。
样式解读
“体系支撑、远程操控”的空地无人精确打击,是目前实施斩首行动的首选方式之一。这种空地无人精确打击,通常是指在大情报体系支撑下,依托实时准确情报信息,由后台指控中心远程控制位于前线空中待机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对敌重要目标或人员实施空地精确火力打击。

“群体叠加、以量增效”的无人蜂群饱和攻击

参考战例:无人机蜂群重创沙特油田
2019年9月14日凌晨,胡塞组织利用18架无人机和7枚导弹袭击了沙特的一家石油公司,导致沙特大约一半的原油日产量被“摧毁”。本次袭击使用了3种类型的无人机,分别为Kassef-3、Samad-3和一种未公开型号的无人机。袭击行动过程中,3种无人机从也门不同的位置起飞,其中一架携载有电子战设备的无人机对整个行动提供保护,而后利用巡航导弹与无人机协同从多个方向对目标实施打击。袭击完成后,具备侦察能力的无人机还进行了目标毁伤评估。
样式解读
“群体叠加、以量增效”的无人蜂群饱和攻击,是当前弱智能状态下作战效费比极高的一种无人作战方式。这种无人蜂群饱和攻击,通常敌只需要将一定规模的无人机集中使用,形成集群优势,从多个方向同时对敌重要目标、力量部署等实施饱和式攻击。

“多型多能、一体运用”的成体系分布式无人作战

战例参考:纳卡冲突中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
2020年9月,纳卡冲突中,阿方大量使用TB2、“哈比-2”和安-2无人机等,形成致命组合,对亚方军事设施和人员进行了“降维式打击”,直接决定了战局走向。
其行动主要分为四个关键步骤:一是无人侦察,掌握实时战场信息。由赫尔墨斯、TB-2无人机隐蔽潜入纳卡地区上空实施战时侦察,获取亚方、纳卡地面部署,特别是防空、炮兵等重要目标信息,数据实时传回地面指挥所,确保指挥部实时掌握战场态势信息,实现单向透明。二是无人诱饵,消耗防空资源。阿军将部分老旧的安-2轻型飞机改装为诱饵无人机,诱骗吸引亚方防空系统开机,一方面以低成本消耗亚方防空导弹;另一方面导致亚方雷达过早暴露电磁信号,被阿方准确定位。三是反辐射攻击,撕开防空“口子”。阿军运用多架哈罗普(“哈比-2”)反辐射无人机进入纳卡地区,锁定跟踪雷达信号进行反辐射打击,成功摧毁了亚军“驱蚊剂”无人机干扰系统、多辆SA-8近程防空系统和6套S-300地空导弹系统。四是察打一体,跟进清除地面火力。成功撕开亚方防空体系“口子”后,阿方随后出动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如入无人之境,对亚方目标实施定点清除。几乎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依靠无人机打赢的战争。
样式解读
“多型多能、一体运用”的成体系分布式无人作战,是无人作战中一种高阶方式,也是无人作战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种“多型多能、一体运用”的成体系分布式无人作战,通常指成体系运用各类型无人机或地面无人平台,构建远近覆盖、高低搭配、时空衔接、功能多样的无人装备作战“族群”,对敌实施分布式无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