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这可怎么办哦!黄桃树都快被果子压‘弯腰’了,村里劳动力又不够,再不疏果,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大打折扣!”溆浦县舒溶溪乡扎水塘村村支书老张放下电话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川”字,电话那头焦急的求助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原来,扎水塘村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将目光投向了黄桃种植产业。三年前,村里流转了300亩土地种下黄桃树苗,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黄桃树迎来了首次大量挂果。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黄桃幼果,像无数个小灯笼挂满枝头,本是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却让村干部和果农们犯了难。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疏果工作这一关键环节,因缺乏人力而陷入停滞。眼看着疏果的最佳时间一天天过去,再不行动,黄桃会因过度结果而品质下降,甚至导致果树受损,影响来年产量,村集体经济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之火,随时可能熄灭。
村支书想到了乡里的民兵排,舒溶溪乡武装部部长张丹丹听闻情况后说道:“民兵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很快,一支由10余名民兵组成的“疏果突击队”集结完毕,他们身着整齐的迷彩服,精神抖擞地来到扎水塘村的黄桃种植基地。与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乡政府组织的志愿者队伍。
“大家注意,疏果的时候要选留生长健壮、方向端正的果实,把那些弱小、畸形、过密的果子都摘掉,这样才能保证黄桃的品质和产量。”基地里,经验丰富的果农耐心地给民兵和志愿者们讲解疏果技巧。民兵们听得认真,学得仔细,很快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烈日下,民兵们穿梭在黄桃树间,双手在枝叶间灵活翻飞。他们有的踮起脚尖,轻轻摘下高处的果子;有的弯下腰,仔细查看低处的果实,不放过任何一个需要疏除的果子。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
“这些民兵小伙子真不错,干活又快又好,还特别有耐心。”果农夏大爷看着民兵们忙碌的身影,竖起了大拇指。在民兵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天的时间,50亩黄桃树顺利完成了疏果工作。原本挂果过密的果树,变得疏密有致,焕发出勃勃生机。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老张紧紧握住民兵排排长粟玮屹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排长粟玮屹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村里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们!”
近年来,溆浦县人武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发挥民兵队伍分布广、情况熟、反应快的优势,引导各乡镇应急排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从助力产业发展到参与环境整治,从开展文化活动到保障安全稳定,民兵们的身影活跃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铮铮誓言,为溆浦县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民兵力量”,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