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经济动员

颠覆性技术如何催生后装保障新模式

2024-09-13 16:09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颠覆性技术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生具有颠覆性效应、变革性意义和标志性特征的技术或技术群。在军事领域,颠覆性技术能快速打破对手间的军事平衡,改变战略格局,形成非对称优势。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在后勤与装备保障领域的应用,正催生出基于机器伴随的前方自给式保障、基于无人平台的直达配送式保障、基于多维感知的远程支援式保障、基于体系智联的一体融合式保障的新模式。


基于机器伴随的前方自给式保障

基于机器伴随的前方自给式保障,是在机器人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智能材料应用等颠覆性技术的支撑下,将智能化机器平台融入作战编组中伴随任务部队行动,实时响应部队保障需求,同时减轻部队携运行压力。这种保障模式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作战一线的自我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后装保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机器携行,即时补充物资。传统的伴随保障,主要依靠人或由人操纵保障装备实施保障,通常携带的装备物资数量有限,费时费力。智能化作战条件下,依靠机器人、无人运载平台等进行物资伴随保障,为一线作战力量及时提供装备物资,既节省人力,还能提高作战保障效率。
增材制造,一线生产物资。增材制造技术,为后装保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三维打印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机动性,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就可以直接在作战一线对各种急需的武器和装备零部件进行生产,大大提高了部队自我保障的能力。俄乌冲突中,乌军使用三维打印技术生产无人机弹药,以满足一线部队作战所需。
智能材料,战场自我修复。利用新型敏感材料和仿生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制造的作战装备,能够利用新材料的某种特性和新的制造工艺,在受到战损后,不依赖或很少依赖于外力,就能自主恢复相应的战术技术性能。美军使用镓和铟合金,研制出一种液态金属,只需要不到1伏特的电压,就可以控制液态金属随意变形,这项技术的突破有助于装备战损部位的自我修复。


基于无人平台的直达配送式保障

基于无人平台的直达配送式保障,是运用智慧物流理念,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颠覆性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无人智能化运输装备主动、快速、精确对各种物资实施“点对点”直达保障。这种保障模式能主动获取保障需求,实施精确配送,有效提升后装保障的精确性和主动性。

自主感知,实时掌握需求。后装保障力量通过战场物联网、智能化平台,实时感知各类物资消耗和需求情况,科学确定各类物资的投向与投量。通过装备自带的传感器和智能软件,可以准确计算出装备的弹药消耗量和剩余量。保障需求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报保障需求,通过智能化平台自动生成保障订单,保障力量实时感知前端保障需求,驱散后勤和装备保障“迷雾”。

平台统筹,资源动态管理。通过智能化仓储技术,可以按照智能化作战的行动特点,依据保障规则和保障需求,通过智能入库、出库和智能数据管理等,智能调控资源出入与分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优化算法,统筹调配资源,对资源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对保障需求订单进行就近配送,缩短保障“时间差”。

无人平台,精确直达配送。利用机器人技术和无人技术对一线作战前沿所需的物资进行“点对点”精确配送。运用具有自主功能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智能化保障装备,在没有人员操控或人员实施简单操控的情况下,将物资自主、快速、精确地配送至保障地域及相应的作战人员手中。


基于多维感知的远程支援式保障

基于多维感知的远程支援式保障,是以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脑科学技术等颠覆性技术的支撑下,使远离战场的后装保障机构和人员,通过远程操控战场上的智能化保障装备或设备,实施相应的后装保障活动。这种保障模式能远程提供装备维修、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保障,打破了保障时空距离,有效提升后装保障的时效性。
智能检测,远程感知损伤。根据嵌入装备和穿戴在人体上的智能损伤检测终端,可以智能感知人和装备的损伤信息,依托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指挥信息系统,构建受伤人员和受损装备与保障人员之间的高速通道,做到人员和装备发生损伤即被发现,即时感知人和装备的抢救需求。
人机互补,远程操控机器。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熟,脑机接口、脑-脑通信、神经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可实现运用大脑直接控制外部装备和器材。未来复杂多域的战场上,作战人员可以通过大脑信号、甚至意念来远程操控智能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指挥控制相应的作战和保障行动,实现远程操控保障。
超越时空,远程实施抢救。依托智能感知技术和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使作战人员、作战装备与后装保障力量实现智能化联网,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数据等方式,指导前方保障人员对受伤人员、战损装备实施正确的保障行动;也可通过遥控方式,直接操作智能化救护装备、设备,对受伤人员远程医疗手术,或者直接操作智能化维修装备、设备,对战损装备实施远程维修。俄乌冲突中,美军在波兰通过“网课”的方式,对乌克兰军人进行装备维护培训,甚至进行装备远程维护。


基于体系智联的一体融合式保障

基于体系智联的一体融合式保障,是在军地联合保障机制下,以物联网、军地一体智能化保障平台、智慧工厂等技术为支撑,通过综合保障体系,实施军民一体综合保障的保障模式。这种保障模式打破社会与军队的二元结构,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和军队保障资源,联合实施智能化后装保障,有效提升保障效能。

依网智联,共同保障。依靠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慧工厂等技术,军队后装保障力量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建立综合保障网络,将军队自身无法满足的后装保障需求及时通过地方力量进行生产补充,将社会生产力转化为军队战斗力。

打破壁垒,军地联动。军队后装保障建设要加强军地协作,打破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体系、制度壁垒,进一步整合军地资源,建立同步发展机制,着重在智能化保障装备、设备研发和智能化指挥平台建设上发力,加快向智能化转型,努力建立一个军地联合、互动双赢的智能化综合保障体系,支撑军民一体保障的顺利实施。

信息共享,智慧保障。利用军地综合保障平台、军队智能保障平台,通过军地联合保障实时感知军队保障需求,实时提供技术支持、实时保障信息共享,做到平战保障相互衔接。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群的支持下,推动军队后装保障向“恰到好处”的智慧保障转型。白承森、谢江明、叶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