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理论前沿

小事不小视 小节不失节

2025-05-30 15:05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习近平主席强调:“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党员干部如何看待小事小节,既是其政治品格的“考核尺”,也是其人品官德的“试金石”。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将收受小礼品、土特产视为“小节无碍”,在小事小节上管不住自己,而被别有用心者“围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教训十分深刻。古语有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从小事小节严起抓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俗话说得好,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小事小节的失守,看似不起眼,但如果不及时纠治,祸患早晚会在自我麻痹中侵袭上身。“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抓小事小节,要深刻认识“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切实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坚决破除“小节无碍”思想,在多积尺寸之功中厚积为政之德,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心存敬畏,时刻做到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要心怀感恩,对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心存感激,以“检身若不及”的审慎态度,在小事小节上勤于修剪、敢于斗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情与法等关系,以小节上的纤尘不染,确保大德上的忠贞不渝。

切实守住“第一次”。历史上,“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轿夫湿鞋,不复顾惜”等故事启示我们,初之不慎,后患无穷。党员干部要做到小事不小视、小节不失节,不弃微末、防微杜渐,自建“防火墙”、勤设“隔离带”,增强“免疫力”、守好“第一次”。要认识到,香饵背后是钓钩,贪饵之香最终会让自己成为吞钩之鱼。必须炼就“火眼金睛”,确保看得清实质、经得起诱惑,对什么事不能干、什么人不能交、什么地方不能去,都能辨得明、拎得清,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抓早抓小抓苗头。只有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恪守底线,才能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常打思想“预防针”,对照党纪国法军规,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把好小事小节关,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依法用权、依法履职、依法处事,坚决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接受监督,对组织指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说立行立改,对于组织的批评和同志的意见建议,勇于正视、深刻反思,切实让自己红脸出汗、受到警醒,以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不负信任、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