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理论前沿

装备质量管理应多些“上游思维”

2025-04-25 10:04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概念叫“上游思维”。它是一种从更底层、更本质的维度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下游思维相比,上游思维强调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古人云:“用兵之日,一器不精,即戕一卒之命。”武器装备质量关乎官兵生命、关乎战场胜败。在武器装备质量建设的全链路管理中,需求论证、设计研制等“上游”节点,一旦发生问题,质量就无法保证。有数据显示,产品设计开发成本虽然仅占总成本的5%至10%,但产品30%的质量问题来自制造,70%则来自产品设计缺陷。这启示我们,产品设计质量决定着产品最终质量。国外一家设计单位流行这么一句话:“在确定一个方案之前,多消耗几支铅笔和纸张,要比一堆重武器的废品便宜得多。”

“图上画好一条线,施工节约上千万;图上多画一个圆,千军万马干一年。”实践证明,对武器装备的初始设计投入精力越大,对实战性能、用户需求、工艺材料考虑得越周到,就能有效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发生;反之,武器装备设计越粗糙,后期暴露问题就会越多,采取补救措施则要花更多费用。有专家曾说过,武器装备“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寿命周期,常常会把初始的误差或者缺陷迅速放大。现实中,因一根保险丝、一颗螺丝钉、一件原材料的失察造成战场失利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战时期,美国军方与降落伞制造商之间曾发生这么一段故事——军方要求厂家生产的降落伞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厂家负责人却说,99.9%的合格率就是努力的极限,除非有奇迹出现。这就意味着每千名伞兵跳伞时,会有一人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丧命。随后,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方式,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结果,奇迹出现了,接下来的作战训练中,他们的降落伞合格率达到了100%。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武器装备出了质量问题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是要打败仗的。作为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制者,每名军工人都应主动担当起武器装备设计的“上游”责任,扎实做好武器装备各流程各步骤的设计工作,以对打赢负责、对战斗力负责、对官兵生命负责的态度把装备质量搞上去,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