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决策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作战目的、任务、原则以及方法、手段作出的决定。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特别是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深度应用,未来战场将是数据、算法与人类智慧的融合之地,作战决策正向复杂化、实时化、自主化、网络化方向加速演进,制胜不仅在于装备技术优势,更在于能够构建适应新战争形态的作战决策体系。
作战决策复杂性突变式出现,复杂性科学在作战中逐步运用,指挥员需要具备复杂性思维范式。当代战争环境的多维性、作战要素的互联性以及信息流的非线性交互,强化了作战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特征,战争系统已发展成为复杂系统。近年来,美军正在运用复杂性科学技术,着力构建复杂自适应军事系统,能够自主涌现难以预测的作战功能,使战争更加充满“迷雾”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对手决策的复杂性,同时自己经过反复的预演与检测,又能掌握系统涌现的新功能。这可能就是他们宣称的要“打一场让对手看不懂的战争”背后的东西:复杂性将体现在战场态势复杂多变上,更将映射在指挥员决策思维范式的重构中。复杂性科学揭示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涌现、“蝴蝶效应”等特性。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混合战争”模式将军事打击与网络舆论战、经济制裁、代理人战争结合,各种交互关系非线性化,导致军事效果与政治经济后果呈指数级关联。将来,作战决策依赖传统的直觉和经验将在新战场中捉襟见肘。指挥员决策思维范式要从机械还原论更多向系统生成论转型,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透视各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作战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和涌现效应,做到见微知著,创造“蝴蝶效应”;能够理解涌现性,驾驭自组织作战群。当年韩信九里山下摆战场、麦克阿瑟组织仁川登陆等,都源于对临界状态的把握。只是当代战争系统在“相变”过程中会有更多临界状态,作战决策应对此高度重视并主动创造和利用。
作战决策实时化几何式增长,“OODA”循环已加速到“秒级响应”,指挥周期成为制胜关键因素。“OODA”循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四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重叠的循环周期,在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作战中谁能更快地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取得对抗上的时间优势,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传统战争“OODA”循环周期以小时计,现在已压缩至分钟级甚至秒级。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凭借TB-2无人机与“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构建了“侦察—打击—评估”闭环:无人机实时回传高清影像,AI系统自动识别敌方目标,并通过数据链引导精确打击。阿方作战决策链路缩短至分钟级,而亚美尼亚依赖传统指挥层级反应相对滞后,在战场上则陷入被动。显然,现代战争进入“秒杀时代”,指挥周期不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要提高“OODA”循环各个环节内的信息处理速度,可以通过发展更高性能的武器装备和更具辅助决策功能的智能化平台实现,从而提高作战人员观察获取信息、判断威胁、作出决策、执行行动的速度。尤其是基于数据分析和知识图谱构建的智能化平台,能够帮助指挥员快速分析判断情况并作出决策; 还可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化自主装备,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作战任务自主规划、多传感器协同侦察、智能目标识别、打击决策分析、精确打击执行、打击效果评估等系列流程,将“OODA”环缩减为“OA”环,能够大大缩短指挥控制环路时间,从而取得战场对抗优势。
作战决策科学化断崖式增强,单一人脑判断正在演变为彻底的人机协同,指挥艺术已可复现可评估。科学准确决策是战争制胜的先决条件。以往,指挥艺术体现在人脑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现在已然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介入的智能辅助决策的“人在回路”新阶段。人工智能可进行动态战场仿真推演,快速给出可行决策,大幅缩短作战筹划决策周期,能够形成决策优势。比如,俄军通过“决策树”算法,能够构建火力分配模型,针对不同战场条件自动生成最优打击方案。人工智能在作战决策中扮演“超级参谋”角色,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依托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神经网络算法等智能化技术,赋予指挥控制系统更加高级的“类脑”能力,具备信息收集、查询管理、数据处理、关联分析等功能,可有效突破人类分析能力的局限,最大限度去伪存真、关联印证、链接思考,自动进行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等大数据分析,形成相关兵力、兵器等对比数据,优选出最有利于实现指挥员意图的方案,高效辅助作战指挥。人工智能能够像人脑一样涌现出战法,可进行反复迭代与修正,从而揭开指挥艺术的神秘面纱,军事智慧或将到达全新高度。
作战决策网络化飞速式发展,指挥系统实现从“树状层级”到“网状分布式”结构转变,作战决策稳定性便捷性显著提升。当代战争运用统一网络将陆、海、空、天、电等多维力量整合为有机整体,指挥系统实现从“树状层级”到“网状分布式”结构转变,通过广泛采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鲁棒性明显增强,可自动生成最优“派单式”任务规划。比如,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计划即旨在实现跨军种数据融合,前线单位具备本地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对后方指挥中心的依赖,其“战术云”设计中就允许前线指挥官直接调用多维战场数据。近期世界上的武装冲突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马赛克战”理论的内核逻辑——通过分散化、自组织的作战节点形成韧性的作战体系及网络化决策体系。战争实践表明,在 “网状分布式”结构中,即使部分节点遭到破坏,系统仍能通过其他路径实现信息传递,大大提高了指挥系统的抗毁能力,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误差,提高了作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发展智能化“网状分布式”决策平台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指挥员的能力素质,使其具备快速甄别、判断、整编、融合海量多源情报信息的能力,具备跨层级指挥和协同作战的能力,确保在降低指挥层级的条件下判断情况、形成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