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理论前沿

让创新火花充分迸发

2025-04-01 11:04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官兵是创新的主体。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打破常规的勇气、勤学深研的劲头、脚踏实地的笃行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扬军事民主,鼓励创新创造,把广大官兵练兵热情激发出来、练兵智慧凝聚起来。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地雷战”“郭兴福教学法”等经典战法训法,大都得益于基层官兵的智慧。基层是创新的沃土,官兵是创新的主体。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官兵要勇于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敢于在攻坚克难中锐意突破,坚持在勤学深研中提升本领,努力在创新实践中笃行实干,不断取得有助于战斗力提升的创新成果,让创新火花在基层充分迸发。

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深入发展,为基层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广大官兵既要敏锐捕捉技术演变趋势,也要主动对接战略需求,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敢闯科技“无人区”,赢得更多主动权。军队创新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既为基层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也对官兵抢抓机遇的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官兵要抱着“错过机遇就是失职”的责任感,拿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带着“慢一步就可能挨打”的危机感,主动搭上军队科技创新的快车,把训练场上的难题变成研究课题,把战位上的需求转化为创新动力,立足岗位找突破,从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做起,努力为战斗力提升作出新贡献。

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创新的特征之一就是突破惯性思维盲区,打破既定范式束缚,在探索中不断找寻新思路。现实中,少数基层官兵搞创新常受困于思想藩篱,有的囿于“不出错即保安全”的保守心态,有的陷于“创新专属于科研机构”的认知误区。广大官兵要主动更新思想观念,破除“等靠要”的被动做法,把创新阵地前推到战术动作改良、单兵装备升级等最小作战节点,在谋战研战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用新理念新方法打通战斗力生成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要构建“发现问题—创新攻关—实践检验”的闭合回路,把自主创新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向“主动创造战力”,形成“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良性循环。基层官兵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担负着重大的使命责任,只要敢担当、思路对、肯钻研,终能取得突破。

要有勤学深研的劲头。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于对历史经验、技术原理的系统性学习,而非灵光乍现的偶然产物。在知识和技术更新迭代加快的当今时代,个人创新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及时深入的学习,否则就容易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新质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事关科技创新、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广大官兵要想完成创新使命,需要构建涵盖装备原理、数据思维、体系作战等多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不断加强对军事理论的学习追踪、对装备原理的研究剖析、对战术战法的深钻细研。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战建备中想出金点子、找到好方法。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对战术协同中的迟滞、装备操作时的故障,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深入钻研中探求改进办法、捕捉创新契机。

要有脚踏实地的笃行。对基层官兵来说,创新不能好高骛远、纸上谈兵,而要植根实践沃土、接受实践检验。只有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紧贴战位有所作为,努力在创新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破解难题中提升能力,才能取得有助于战斗力提升的创新成果。创新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必定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广大官兵要敢于实践、不怕失败,脚踏实地、笃行不怠,保持努力到底的恒心毅力,积极在演训任务中验证技术构想,将驻训场、演习场当作创新试验田,利用参加演习和野外驻训等时机,在实战化环境中检验研究成效,不断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创新力向战斗力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