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军地资源要素共享,聚力深化国防动员建设?首先要从国防动员主体视角审视国防动员工作,才能从自身建设实际,更好的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使国防动员工作行稳致远。以下是从动员主体视角谈谈抓好国防动员的一些意见建议:
一、强化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参与国防动员的急切心进取心“战争的伟力存在于兵民之中”,人民战争的本质是团结军心、凝聚民心,抓好全民参与国防动员的宣传,是消除日益多元文化侵蚀的重要举措。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文体演出、知识竞赛答题、法律咨询、群众性疏散演练、成就展览、街头宣传,制作公益广告、标语、宣传橱窗、展板和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深入走进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工地等场所,集中开展国防动员宣传活动。要创新和丰富宣教形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公交地铁车载电视、电梯媒体播放机,以及中心城区、办事服务大厅、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多媒体显示屏,地标建筑“灯光秀”和“智慧停车”APP等媒介载体,积极入驻国防动员宣教素材,推送短小明快、生动活泼的公益宣传和普法视音频等,使广大群众看得到、学得会、传得广,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增强参与国防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展培训演练,组织各类国防动员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民众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技能水平。
二、强化融合监督,提高企业参与国防动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生产的物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为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许多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保障和生产能力转化等方面在国防动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增强企业单位的国防意识,提高企业对国防动员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国防动员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做好技术储备,加强自身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为国防动员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支持。如华为通信技术、大疆无人机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等等,都可直接转化为军事用途,在未来战争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制定企业在国防动员中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保障生产和供应。
三、强化需求导向,提高军队牵引国防动员的指向性明确性 国防动员直接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军队。精确化保障需要精确化需求,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就是要求军队要根据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的具体情况,结合国防潜力的实际,按照适度的要求,提出国防动员的需求。避免地方出现“动员不足”、“动员过量”或者“动员对象的技术结构不适应动员需求”等失衡失调现象,军队提需求,地方抓供给,必须在需求上先做文章。一是明确需求导向,清晰准确地提出国防动员的需求,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动员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这方面需要先期抓好国防动员潜力的准确性,即需要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也需要地方各级协同抓好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相关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强指导监督,多措并举,积极参与指导国防动员工作,坚持对动员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严格奖惩激励机制,确保动员工作符合军事作战要求。三是推动军民融合,促进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和应用,提高国防动员的效率和效益。四、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府指挥国防动员的凝聚力向心力 国防动员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就职责而言,《国防法》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但就国防动员任务而言,国防动员涉及后备力量、装备物资、交通运输、信息科技、医疗卫生、宣传舆论等多个方面,如何与时俱进,运用科技手段快速高效动员,是摆在军地双方面前的共同课题,需要大量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首先要强化统筹规划,制定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国防动员战略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确保国防动员工作有序推进。其次要完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动员工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规范动员行为,保障各方权益。再次要加强组织协调,构建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协调军地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快速流通。
总之,抓好国防动员需要政府、军队、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等各方动员主体共同努力,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以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