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人民防空

试论人民防空可能面临的作战样式威胁

2024-07-24 16:07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人民防空因战而生,随战争发展而发展。人民防空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现代战争理念的演变和高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人民防空可能面临的作战样式威胁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以下是对人民防空可能面临的作战样式威胁的论述:

  一、远程打击(高精度制导武器的威胁)现代战争中,高精度制导武器如巡航导弹、空地导弹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武器能够精确打击地面目标,对人民防空设施、重要经济目标和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直接威胁重要目标。远程精确打击能够直接对敌纵深目标实施打击,包括敌方的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及敌机场、导弹阵地、港口、交通枢纽、补给基地等重要经济目标。这种打击方式能够破坏敌方作战体系,削弱其整体功能,对人民防空构成直接威胁。减少预警时间。随着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远程精确打击的预警时间大大缩短。例如,高超声速武器能以超过5马赫(约合6125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并在一小时内打击全球目标。这使得人民防空在预警和反应时间上面临巨大挑战。降低预警精度。现代空袭作战往往以高强度、多样式的电子欺骗干扰为先导,运用先进的手段干扰对方的预警侦察设施,扰乱甚至瘫痪其预警、指挥系统。同时,无人“蜂群”等方式释放虚假目标迷惑对手,降低防空的预警探测精度,使其难以分辨真假空袭平台。增加防御难度。远程精确打击具有超越防御地带和自然地理屏障的能力,使得人民防空在地理上难以设置有效的防御屏障。此外,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得打击更加精准,增加了防御的难度。心理震慑。远程精确打击不仅能够直接摧毁敌方目标,还能够对敌方心理产生震慑作用。这种心理震慑会削弱敌方的战斗意志,降低其抵抗能力,对人民防空构成间接威胁。

  多波次连续打击则能够持续消耗防空力量,使其难以应对。这些战术给人民防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要求防空系统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

  二、空中突袭或机体突袭(隐形战斗机与无人机的威胁)隐形战斗机通过涂覆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使雷达难以追踪,从而能够实施突然袭击。无人机则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和对地攻击等。这些新型作战装备的使用,使得空袭作战更加隐蔽、迅速和精确,给人民防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行动准备时间缩短。机体突袭通常具有突然性和出其不意性,使得人民防空的情报预警时间更短,临战准备更加困难。这要求人民防空的组织指挥、工程平战转换、人口疏散、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专业队伍扩编与临战训练等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组织指挥复杂性增加。在机体突袭的情况下,电子战、网络战可能贯穿行动的全过程,使得各级党政机关、通信枢纽、警报设施、广播电视系统等大众媒体成为敌空袭的重点目标。这些设施的易遭打击性,若瘫痪或被摧毁,将给人民防空顺畅、稳定的指挥带来极大困难。工程防护难度加大。机体突袭侦察定位能力的提高,以及导(炸)弹破坏威力的增大,使得传统防护工程的防护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利用工程防侦察、防摧毁、防软杀伤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目标防护任务艰巨。机体突袭策略的变化使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目标成为敌空袭的重点。这些目标数量多、分布广、技术性强、结构复杂、抗毁能力弱,且往往相互关联,易造成连带影响和产生次生危害。心理防护任务加重。机体突袭造成的恐怖战场气氛和破坏作用成倍提高,使得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的居民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甚至导致人心涣散、失去凝聚力和抵抗意志。此外,机体突袭还可能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导致群众产生厌战情绪,影响政治稳定,诱发不安定因素。

  三、城市作战(现代战争的主要战争场景)

  据相关预测,到 2025 年,世界将有 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恐怖袭击 90%以上发生在城市,以局部战争、反恐战争为主的城市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形式。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经济领域的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关联性,城市作战必将产生国际性影响和世界性后果,“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极有可能引发于城市、终结于城市。”,而城市作战环境也成为最为复杂的作战环境系统。这种复杂作战环境系统在具体城市作战场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建筑物、街道、地下和空中,这四种基本类型让战场变得更为‘立体’,军事行动在这个‘立体’环境的各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加之,有关智能化机器人、小型无人机等设备在现代城市作战中高频出场和运用,人防工程设施、人防相关支援保障行动面临巨大挑战。

  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城市作战的战场环境异常复杂,城市街巷纵横,建筑物高大、坚固、密集,地下工程设施复杂。这种环境对人民防空作战构成了极大的挑战。防守一方可以利用高大的建筑物和四通八达的地下工程设施,构筑坚固的堡垒,设置地雷和各种障碍物,进行观察和狙击,组织交叉火力。而进攻一方则需要攻坚夺点、短兵巷战,加之地形、敌情不明,易遭敌伏击和冷枪射击。兵力兵器的限制。城市作战中,受地形所限,兵力兵器主要沿道路及其两侧街巷机动,因此战斗队形易被割裂,不利于大兵团的活动。这限制了人民防空作战中兵力兵器的运用和部署,使得人民防空作战在兵力兵器上处于不利地位。通信指挥协同的困难。城市作战中,有线电通信机动性不强,无线电通信特别是甚高频和超高频通信,受高大建筑物的影响和声、光、磁的干扰,信号欠佳。旗语、手语等联络方式会受到墙壁和建筑物的遮挡,难以沟通。这使得人民防空作战在通信指挥协同上面临困难,难以形成有效的作战合力。敌情侦察和火力打击的威胁。城市作战中,敌人可以利用远程空地武器进行超视距空袭,或空袭以后飞到海上重新组织攻击。这使得城市防空作战面临多方向、多层次的空袭威胁。同时,敌人还可以利用城市地形和建筑物进行隐蔽和伪装,对人民防空作战构成极大的威胁。

  四、隐形战争(低烈度战争)随着人类活动空间和军事技术融合发展,在大国竞争背景下,战争结果的高代价,使跨域作战成为现代冲突对抗的必然结果。加之,信息域、认知域等“非接触式”的隐形空间,是链接陆、海、空等实体空间的核心地带,是实施跨域作战的“神经”枢纽。再者,隐形战争多维多样、手段隐蔽无序、疆域模糊难辨,逐渐演变为一种常态化战争样式。

  隐形战争作为一种不以武力为主要手段,而以其他非暴力的方式进行的国际冲突,对人民防空构成了多方面的威胁。隐形战争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其手段如网络攻击、舆论操纵、文化渗透等往往难以被直接察觉和识别。这种隐蔽性使得攻击者能够轻易绕过人民防空的防御措施,对指挥系统、通信系统、预警系统等关键设施和信息系统造成破坏,使得人民防空在预警和防范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难以准确判断威胁的来源和性质。

  隐形战争往往是一种长期和持续的过程,其影响可能逐渐累积并产生严重后果。人民防空需要长期保持警惕,并不断更新和完善防御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同时,隐形战争的复杂性使得其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使得人民防空在应对隐形战争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综合性的防御策略。隐形战争的手段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攻击、舆论操纵、病毒传播、文化渗透、技术阻断、经济制裁等。这使得人民防空在防御过程中难以预测和防范所有可能的威胁。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隐形战争手段不断涌现,给人民防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另外,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舆论战贯穿战争全过程,通过干扰、破坏敌方的通信、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同时,网络攻击也可能导致人民防空系统的瘫痪,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宣传、恐吓等手段影响敌方军民心理,削弱其战斗意志和士气的一种作战样式。在人民防空领域,心理战可能表现为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恐慌氛围等,以干扰和破坏人民防空的正常运作。导致指挥混乱和决策失误;舆论操纵可能破坏人民防空的士气和社会稳定;文化渗透可能削弱人民防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

  总之,人民防空面临的作战样式威胁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防空警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防空设施建设,提高防空设施的抗毁能力和生存能力;加强防空队伍建设,提高防空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作战能力;加强与其他军兵种和民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形成合力应对各种威胁;加强心理战防御能力,提高军民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