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防动员>经济动员

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武部借助带货热潮推进乡村振兴——“银发网红”养成记

2025-09-05 10:09 信息来源:
字号: 默认 超大
打印


“大婶,展示黏苞米时要让网友看到里面饱满的颗粒”“拍摄角度可以多选几个,剪辑选择性更多”……初秋时节,黑龙江省同江市东胜村民兵连学习室内人头攒动,在村民兵连长刘国的精心组织下,一场网络直播经验交流活动正在进行。出人意料的是,前来参加活动的,没有年轻人,而是20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银发老人。

“可千万别小看他们。”刘国笑着告诉记者,这些老人当中有很多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达人,粉丝最多的有60万。他们的账号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农村日常生活记录、秧歌表演、农家饭制作、手工制作等。近两年,粉丝量转化为带货力,村里不少农副产品、非遗手工制品通过直播带货渠道销售。

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是如何做到不仅熟练操作设备,还能通过网络平台增加收入的?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近了东胜村村民张秀兰。

年过七旬的张秀兰是村里最年长的主播。起初,她连智能手机都不太会用,在人武部工作人员帮助下,现在已经能熟练开启直播。“家银(人)们看看,这是俺自个家种的红辣椒,辣味十足,颜色也贼正,用的是咱自家的农家肥,辣椒酱也是我用大铁锅熬出来的……”张秀兰朴实的乡音和接地气的短视频内容圈粉无数,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辣椒奶奶”。张秀兰从网络小白到直播达人的蜕变,正是东胜村众多“银发网红”养成的生动缩影。

同江市人武部干事黄天问向记者介绍,东胜村户籍人口719人,常住人口不到160人,年轻人大部分进城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村总耕地面积1.2万余亩,主要种植辣椒、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但因销售渠道单一,村民们守着优质的农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

转机发生在2024年初,同江市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村村都有大网红”活动,通过挖掘、培养农村自媒体博主,盘活农副产品直播销售渠道,大力扶持“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这是一条为乡亲们增收的好路子。”该市人武部紧抓时机,以东胜村为试点,主动帮助该村协调资金、对接项目,先后组织10余期“乡村大网红”电商直播培训班,教授内容包括智能手机和直播设备使用操作、短视频拍摄制作、账号运营以及直播带货技巧等。

针对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相对较慢的实际,该市人武部特意选派年轻民兵和村民一同学习,并与村民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培训之余,村民一旦遇到难题,可随时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向结对民兵问询。为方便村民学习,民兵将常见操作、常见问题拉单列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理成册,发放给村民。此外,该市人武部还组织村民常态化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鼓励村民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困难。

“教老人学习,关键要有耐心,还要善于将抽象的、陌生的网络用语、操作步骤翻译成老人熟悉的话语。”黄天问举例解释道:“比如,‘点赞’就是夸你好,‘评论’就是和你唠嗑,‘下单’就是相中了你的东西,想要买下它……”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多形式帮带下,不到两年时间,东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孵化示范村”。村民自制辣椒酱月销量突破1000瓶,速食黏玉米、野生菇娘原液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64岁的姜玉霞兴奋地对记者说:“我现在也有不少粉丝,没想到老了老了成了网红,还能直播卖货挣钱。”

一花引得百花开。东胜村的成功经验很快引起其他村庄的关注,在同江市人武部的推动下,东胜村与同富村、合兴村等结成“直播联盟”,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同富村的木耳、蘑菇,合兴村的生态鹅,都进入了东胜村的直播间。产品种类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复购率也明显提高。“‘直播联盟’就像联合作战,各展所长,才能取得最大胜利。”市人武部领导说。

暮色降临,同江市各村镇的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陆续闪烁起点点光芒,这是村民忙碌一天后,开始直播带货和录制短视频的别样景象。这点点光辉,不仅照亮了村庄的夜空,更照亮了村民的致富道路。